苏轼被称为“诗仙”,源于明代公安派袁宏道的说法:
苏共的诗没有老杜的好,但是超脱而奇特。有天地,只有一个人。仆尝六朝无诗,陶公有志于诗,谢公公有志于诗,玉子平庸,所以没有足够的观众。李和杜尔士从头开始。韩、刘、袁、白、欧是诗圣;苏,诗神。他说宋代不如唐代,他也不可能真正懂得什么是诗。
我们仔细看这篇文章。其实从南北朝开始的诗人一般都会做出一个判断。首先,承认苏轼的诗没有杜甫的高洁,而是更加灵动,这其实就是苏轼在格律诗领域的神性比杜甫更强,比诗人更接地气。
“仆尝六朝无诗”,可能有点过了,所以袁宏道用了一个“仆”作为谦名。但意思很明确,魏晋南北朝,除了陶渊明和谢灵运,谁也入不了他的法眼。陶渊明只对诗歌感兴趣,谢灵运只是诗歌胚胎,所以他们上不了台。李白和杜甫是千古公认的,所以“李和杜甫的诗从头开始”,而袁宏道则认为“汉、刘、元、白、欧是诗圣”,也就是说他实际上认同中唐复古运动中诗人的作品。
我们可以看到,韩愈、柳宗元是复古运动的旗手,元稹、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旗手,白居易也是通俗易懂的“香山体”的创始人。欧阳修早期的作品有一些“昆西体”的特点,后来又采李白、杜甫、韩愈,其实是诗歌浅白化的趋势。
为什么袁宏道把这些诗人当成“圣人”,对王昌龄、李贺、李端、李商隐、杜牧视而不见?庾信和鲍照太清高了,初唐四杰,陈子昂和王昌龄都是大杜丽时期的人,掩不住诗人圣贤的光辉也没关系。但是他没有说任何关于杜丽的事。显然,袁宏道是在表明自己的立场。
我们以前说诗史一般讲唐宋清,就是很快乐,而元明确实是诗歌创作的低谷(相对而言)。
元朝的蒙古人马上治国,不督诗,但也不推广。元朝一结束,诗歌就自生自灭了,没人理会了。由于无法崛起,大量中国知识分子转向民间艺术,写歌剧和散曲。没有才情和思想,诗歌不可能取得很高的成就,元代时间太短,无法进行文学积累。
到了明朝,由于朱元璋强大的政治手段,文人除了歌颂别无选择。诗歌很快被丑陋的泰格风格占领。在整个明代,诗风清明之路,就是要与泰格文风中的虚假空漏洞作斗争。说到底,前七子和灵修派都是主张讲究真性情的。
袁宏道的公安派是占主导地位的“精神”。他不仅反对泰格体,而且明确反对前后七子“言必秦汉”的古风。因此,我们可以看出,他的态度是对杜丽之前的诗人不屑一顾。也就是说李白和杜甫都太高了,衬托不了苏轼的诗坛地位。
“他说宋代不如唐代,他也不可能真正懂得什么是诗。”说宋诗不如唐诗的都是小学生(查看场地是乡试后的一个地方)。他们怎么会知道什么是诗歌?
袁宏道想借此评论打压唐、杨、宋,为公安派寻找上辈子的师傅倡导“表现自己的精神,不拘一格”。这就好比“香山体”崇拜白居易,“昆西体”崇拜李商隐,他的“公安派”崇拜苏轼,自然要神化苏轼。
那么,苏轼的诗有什么好的呢?我们来看袁宏道的观点:
苏公的诗都不好。紫可以空,工部可以实。紫罗兰只是虚的,所以每次都有场景;工部唯实用,故其诗可才而不可天,可权而不可神。苏公的诗,出世入世,满篇粗言细语。它们总是神秘而陌生,但无非是真实的感受。他们涵盖了他们的才华和学识,他们优于两位公众人物,所以他们应该是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。不如杜,也不如李,这是命运使然。
苏公的诗里没有一个字不好。李白是赋格派,杜甫是现实派。李白在天空中徘徊,常常错过眼前的风景,因为他的缺点;杜甫专攻现实主义,所以他的诗在人间只有神圣,不能升天成神。苏轼的诗充满能量,文字朴实,思想深刻,感情奇特,无时无刻不在变化,但感情还是真的。大概他的文采和杜丽一样高,但是他的学识和见识比杜丽高。所以,可以说是不同凡响。
我们不能总自吹自擂,杜丽的地位也不能随便批判,所以我们以后放低姿态:至于文字,不如杜甫有力,思想不如李白飘逸。这不是天赋的问题,是运气的问题。
这很有意思。苏轼两个优点都有,但他的见识比杜丽高,那就是运气。
我从来不认为苏轼是个有学问的学者,世人都以苏轼为榜样。然而,袁宏道带杜丽去宣传苏轼的诗,确有其事。不是我一个人受不了。其实诗人都知道,这也是为什么苏轼的“诗神”称号没有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原因。
只是苏轼太厉害了,他的诗真的很好。你叫他“诗神”,别人也不会反对。但我们看那些有着大多数人认同的绰号的诗人(都是唐代诗人):
诗人——孟浩然、诗佛——王维、诗人——王昌龄、诗人狂——何、诗人仙——李白、诗人英雄——刘禹锡、诗人圣——杜甫、诗人魔——白居易、诗人勺——唐球、诗人囚——孟郊、诗鬼——李贺。
诗人之神?反正喊起来怪怪的,而且苏轼那么完整高大,叫他“东坡先生”也是响当当的事,也没必要强求诗中的外号。
所以这个称号,其实是袁宏道为了警察着想,送给苏轼的,只是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。
这并不是说苏轼的诗不好。是关于一切的。讲个道理。
到了唐代以后,尤其是到了宋代,警句的异彩明显在文坛上占了上风。一个原因是警句更加灵活,体裁和题材多样化。还有一个原因是,诗本身已经开始凝固,开始变得冰冷。诗歌创作的整体源泉开始从大众中消亡。宋诗还是不错的,是除了唐诗之外的又一个高峰,但比不上盛唐时期的朝气蓬勃的状态。
另外,苏轼也不是宋诗第一人。如果说宋代诗坛一定要评选“三个代表”人物,苏轼一定有一席之地。如果只选两个人,黄庭坚就出局了,苏轼还有一席之地。而王安石是唯一一个想成为宋诗选择第一人的人。龚景体是北宋乃至整个宋代诗歌的最高峰。
这已经决定了,没必要争论。
苏轼的长处在于诗词歌赋的无所不能。他最大的贡献是为警句拓宽了题材视野,为宋词与唐诗相抗衡奠定了基础。而他在散文、书法、绘画、流派等方面都是独树一帜的大师。无论哪一点拿出来,都是无敌的。唯诗,王安石之下。
苏轼的名句也不少,但由于宋代儒家思想的影响,宋诗整体进入了一个冷峻、推理的方向。苏轼的诗风继承了庄子和李白,在散论、议论、合理化等方面都有很大贡献,直接奠定了宋诗的基本风格。
这种风格和唐诗相比,其实是另一个方向。王安石的龚景体带有一些唐诗的味道,所以在宋诗中独树一帜,站在巅峰。
东坡居士的诗不举例,大家多多搜索。
讲这么多理论性的东西,其实无非是回答题主的问题。苏轼的诗神称号来自粉丝的奉献。别人只是不反对,但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赞同。而他的作品,其实正如袁宏道所说:
秋不如杜,易不如李。
虽然他说运气不好,但我们也没问为什么吧?
单论诗歌,“逃不及李”,自然不能与诗仙相提并论。